2022年贵州省考行测题库精选720题(508-510)

2021-12-01 贵州公务员考试网

  贵州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经过多年的发展变化,考试内容日趋稳定,已经形成了完整、系统的体系。试题涉及知识面广泛,考查的知识点繁多,包括政治、历史、科技、人文、法律、数学、逻辑等众多学科的内容。省考竞争势必更加激烈,提醒考生一定要安心备考,需要复习教材的考生可参考2022年贵州公务员考试教程(免费赠送200+课时在线听课,2万道题在线刷题、200套真题在线模考)(点击订购)复习面试备考可结合2022年贵州公务员考试面试系统课程学习。贵州省考竞争激烈,行测115题,120分钟答题时间,这就需要我们在答题时提高速度,拔高正确率。为此,贵州公务员考试网为考生准备了每日一练,帮助考生寻找题感。
\
2015—2020年贵州省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型题量分布统计表
\
 
题型分类  题型分布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常识判断 常识判断 15 15 15 20 20 20
言语理解和表达 逻辑填空 21 21 17 15 20 10
片段阅读 19 19 23 20 20 20
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 10 10 10 10 10 10
判断推理 图形推理 5 5 5 5 5 5
定义判断 6 6 5 10 10 10
类比推理 10 10 10 10 10 10
逻辑判断 9 9 10 10 10 10
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 20 20 20 20 15 15
合计 115 115 115 120 120 110

  接下来完成1-3题  
 
  1.形成于西周时期的礼仪制度,最早采用规范人们日常行为准则的方式,并将这一传统推行到上层社会和家居生活中。尽管西周时期“礼不下庶人”,建立礼仪制度的初衷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强化奴隶社会等级制度,以协调奴隶主阶级内部的关系,但进入春秋时期以后,随着奴隶制度“礼崩乐坏”,又出现“知识下移”、“礼下庶人”的局面,这一传统和礼仪制度也因此深入到更为广泛的社会生活中,成为社会广泛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礼仪制度(  )。
  A.贯穿于中国古代社会生活
  B.是统治阶级树立社会准则的工具
  C.产生的时期及进入下层社会的过程
  D.由奴隶社会保存到封建社会的原因  

  2.近年来,在经济发展前景不明和资金链吃紧的压力下,多数跨国公司在基于实际考虑,开始实行战略性收缩,以期回笼资金,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与此同时,另一些跨国公司基于对未来的判断,提高了新兴市场和新兴产业在战略中的比重,抢占下一个繁荣的先机。例如,自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某跨国公司在全球裁员数以千计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渠道向亚太地区提供了7.4亿欧元的资金发展新业务。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
  A.跨国公司在应对金融危机时,采取了不同策略
  B.亚太地区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体系中的一个重点
  C.金融危机迫使很多跨国公司进行局部性的战略收缩
  D.发展新兴市场和行业是经济复苏的一条捷径  

  3.河北井陉有座山,叫苍岩山;山上有座庙,叫福庆庙;临门有副对联:“殿前无灯凭月照,山门不锁待云封。”王维山水诗,据说最得“空寂”神致,但“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山居即事》),还是暴露了“掩柴扉”的人。而“山门不锁待云封”,好象更有“空山无人,万物随缘”的神意。
  此段文字主要是要说明(  )。
  A.王维在古代诗人中并不是最得“空寂”神致的
  B.这副对联的“空寂”神致深受王维诗句的影响
  C.这副对联比王维诗句更具有“空寂”神致
  D.对联的作者是位归诚佛门、参透神理的诗僧  



    
  贵州公务员考试网参考与解析
  1.答案: C
  解析:据提问知此题考查表面主旨。
  材料首先指出礼仪制度形成于西周时期,当时主要是在上层社会和家居生活中推行。接下来又提到进入春秋以后,这一传统和礼仪制度从上层社会逐步深入到更为广泛的社会生活中。选项中,C项表述最为准确。其他三项在文中均未体现,予以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答案: A
  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
  根据“与此同时”的并列关系可知,其前谈论的一些跨国公司采取实行战略性收缩的方式以应对金融危机,其后谈论另一些跨国公司采取不同的方式应对金融危机,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是文段的表面主旨,故选A。
  B项“成为全球经济体系中的一个重点”在原文中没有依据,且不是文段讨论的重点;C项的“战略收缩”只是某些企业的做法,且材料的重点是论述企业的应对策略,而非C项表述的金融危机的影响;D项理解片面,其内容只是部分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
  故正确答案为A。  

  3.答案: C
  解析:此题为表面主旨题。
  文段通过比较王维的诗和山庙的对联,来衬托对联的“空寂”禅意更胜一筹,故C项符合题意。文段并没有比较诗人和对联作者,故排除A项。B、D项属于无中生有,文段并未提到对联的创作时代和背景,也没有介绍对联作者的相关信息,故排除B、D两项。故正确答案为C。
\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