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我到基层调研,总能听到类似的声音:“现在的乡镇干部身兼数职是常态”“单位年年闹‘人荒’”……不知何时起,缺兵少将、人手不足,已经成了不少基层的“典型症状”,由此而衍生的基层“人才荒”“新老断层”等现象更是让广大基层年轻干部深感压力。而当真正走到基层工作岗位,与基层年轻干部深入交流,会发现在“人才荒”的表象之下,还存在一种“心慌”。
有的年轻干部在一线岗位摸爬滚打多年,长期处于“5+2”“白+黑”的高强度工作环境中,然而“扎根”之后,却看不清“出头”之日,因此心神难安;有的则是一心只待“镀金成功”,碌碌无为、心浮气躁;也有的年轻干部是被层层“责任状”压得不堪重负。如果说“人才荒”是一些基层单位所面临的“皮外伤”,那“心慌”则可能成为“内伤”。
要破解基层的“人才荒”难题,关键还是要从顶层设计着手、向实处细处发力,全方位提升基层的吸引力、保障力、创新力。要让基层年轻干部“扎根蹲苗”的同时,充分享受到政策和制度的“阳光雨露”,真正让“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在基层落地见效,让基层年轻干部身安心也安。
在改革发展的浪潮中,最需要的是坚定者、实践者和奋斗者,而于基层年轻干部而言,要更加深刻地审视自我选择和自我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讲,选择了基层就意味着选择了“负重前行”,踏入基层,就意味着要背负着期待、考验和挑战坚定地走下去。基层年轻干部要如钢钉一般牢牢地“钉”在岗位上,耐得住磨,坐得住镇,稳得住心。找准自己的初心,认同自己的追求,坚守自己的理想,才能保证无论是经受怎样的打磨与考验,都能够时时勇敢、坚定、从容,道路也会越走越宽广。
《 人民日报 》( 2018年10月16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