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研读下文>>>2019贵州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微信运动1万步”难补中小学体育“欠账”
背景链接
“微信步数每天过万”成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生这学期的难题。这源于广外为鼓励学生课外锻炼提出的新要求:每天锻炼步数达10000步以上,或当天在装有蓝牙发射器的体育场馆锻炼不少于40分钟;每周锻炼需达标五次,至少有一次在体育场馆练习专项内容不少于40分钟。未完成者扣除体育成绩的10%。(5月3日《新京报》)
公考角度解读
[综合分析]
高校将“微信运动1万步”,纳入体育“必修课”,此举增强学生体质的善意,不容置疑。在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成绩和升学率成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而体育等学科成为学校教学的“附属品”,常常被各类文化课挤占,沦落到了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是“高学历低技能”或“高分数低体质”“人才”。有的学生从不参加劳动,生活自理能力极差,考入了高校,还要家长陪护;有的学生缺乏体育锻炼,要么骨瘦如柴,弱不禁风,要么又矮又胖,活脱脱一个“相扑手”形象;近视眼更是相当普及,且呈低龄化的趋势。
事实上,党和国家是非常重视增强学生体质的。早在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然而,在政策与对策的长期僵持中,中国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被一次次忽视。孩子们仍然埋头于书本和作业中,间或于百忙之中临阵磨枪,应付体育考试。然而,当高校被迫取消长跑,军训场上晕倒的“豆芽菜”越来越多时,学校和家长还能沉得住气,逼迫孩子搞“题海战术”?当学校的综合测评一次次输在体育成绩上,校领导还能横下一条心,片面追求升学率?当国民体质监测数据连年下降,影响到国家人才战略时,应试教育还能“深得人心”?
[对策措施]
应完善学校体育教学及考评机制,除了将体育成绩与毕业证挂钩之外,必须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将体育纳入应试教育体系,纳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计划,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特别是,将体育课纳入中、高考“必考课”,提高体育成绩占中、高考总分的比重。只有这样,才能倒逼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及学校重视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质健康,不再“重文轻体”。
备注:以上材料均来源于网络,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