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点:对“初二现象”仅靠“平等沟通”还不够

2018-04-23 贵州公务员考试网

  贵州时事政治频道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时政模拟题、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对“初二现象”仅靠“平等沟通”还不够。
  作者:刘天放
  “初一不分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这句话在中学阶段流传甚广。不少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在初二之后真的好像变了一个人。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初中生家长都面临着孩子叛逆的挑战,而这个时期大多集中在初二。“初二现象”令家长苦恼,专家:要用平等思维沟通。
  其实,“初二现象”并非现在才引起教育界的注意,就是数十年前,这一“现象”已经被不少人关注。遗憾的是,人们的注意力往往停留在孩子的情感、心理层面上,却对这一阶段孩子在生理发育突变,乃至制度层面造成的升学压力重视不够,以至于“初二现象”带来的各种不愿意看到的后果不断,例如,叛逆、厌学、自暴自弃、不良习惯,严重的还导致了青少年犯罪。
  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初中阶段的不守纪律甚至违法犯罪行为,基本上都在初二阶段最严重。该阶段很特殊,在我国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小升初后,第一年是平静期,而到了第二年,即“初二”,问题就来了。到了初二,就该为“中考”做准备,在此阶段,不仅要顶着心理压力像高考那样备考,恰逢此时,也是孩子们生理发育的一个高峰。男孩儿会出现生理的第二特征;而女孩儿更是早于男孩儿,因此,这一阶段无论是生理发育还是压力都在急速转变。
  然而,对“初二阶段”由于生理发育产生的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就是说,对此阶段按照孩子的生理发育规律为孩子开展心理疏导工作还显得不够。而该采取何种方法,生理学家、心理学家、教育专家等,会提供解决对策。而由于此阶段恰逢“中考”的一个关键阶段,这就使问题更为复杂。而有些资深老师或专家称,应对“初二现象”,学习中要采用平等的思维跟孩子沟通,这当然很必要,但从更大的范围看,仅“平等沟通”还显得不够。
  初二阶段,正是“中考”的预备阶段,是学生着急、老师着急,家长更着急的阶段,而要是到了初三,孩子们的学习基本“定型”。因此,初二承担了太多“不可承受之重”,不仅面临着身体发育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还要承担巨大的升学压力。此阶段,也是家长“望子成龙”的一个期待高峰。心急如焚的家长对孩子的叛逆,不是全面打压,就是放任自流,由此产生了教育的两级分化。
  此外,来自课业的压力中,不仅有做不完的作业,还有家长自作主张为孩子报的各种补习班、辅导班、兴趣班、特长班。缺乏民主氛围的家庭使孩子的逆反心理加重。缺少对孩子的人格尊重,不能按照孩子的兴趣爱好顺应其成长,往往就会适得其反,最终导致误解严重,矛盾叠加,不是朝着一个方向共同努力,而是各说各话,这无疑使“初二现象”变成“无解”。
  观察“初二现象”产生的原因,都来自一个源头:中考。众所周知,中考难考甚至比高考还难考,因为中考的淘汰率过高。那些未考上高中的孩子,只能被迫上职高或干脆直接走向社会。说穿了,中考压力源于高中阶段教育资源不足。党的第十九大报告指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使广大学生及家长看到了公平教育的希望。
  可见,对“初二现象”仅靠“平等沟通”还不够。虽然其成因复杂,但只要在微观上注重孩子的心理、生理、情感等,在宏观上奋力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任,“初二现象”这一突出问题就有望破解。而且,仅靠家庭和学校也不行,决策者更应该认真思考,并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来。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