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点:共襄“环境美丽”的盛举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们要携手行动,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过去五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着进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绿色发展局面喜人。”两会上,生态环境保护是不少代表、委员们关注的重点,不少人直指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根源,共同思考、建言,为“美丽中国”而努力。
从代表、委员们的发言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在不断地攀升。的确,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被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更是体现在“绿色”的发展理念之中。过去,人们更多的是注重发展的经济效益;而现在,人们更关注发展的高质量,渴望在实现小康的同时,也能有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为伴。
群众有所呼,“两会”有所应。代表、委员们深入基层,挖掘出“群众环保意识”“地方指导投入”“污染整治防治”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甚至从城市管网、违规乱排、垃圾围村等更为具体的角度建言。而这些缺陷、问题和短板,也正是来自广大老百姓的主观感受、真实诉求、殷切期盼。“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文明不断得到满足,而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各方面的新标准新需求也接踵而至,人们在“富口袋”的同时,也逐渐对“富脑袋”“富生态”提出更高要求。
时下,已经到了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时期,但不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尚有一定的提升空间,维护环境的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养成,尽管大家都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担当和作为中却“落了下乘”,甚至认为环保是政府部门的事,污染排河、垃圾乱丢等现象依然存在。也有个别企业单位,依旧没能转变旧思想、旧观念,怀着侥幸心理,寻求粗放利益,大行偷排乱排、“跑冒滴漏”之举,置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生态环保需要而不顾。这些问题的存在,也直观反映了生态环境保护形势的严峻、压力的空前,也更是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由此可见,共襄“环境美丽”的盛举尤须齐抓共管、汇聚合力。要强化思想意识,加大对保护生态环境理念的引导、氛围的营造、思维的固化,让追求“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思想自觉,真正转变为参与环保、摒弃陋习、追求绿色的行动自觉,从养成基本的生态文明习惯抓起,拔除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苗头。要深化源头防范,对一切影响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关键指标加大防控力度、提高监测频度、拓宽监管广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对无视法律、无视责任的企业、个人“露头就打”、从重处罚,倒逼污染企业的转型升级。要克服短板制约,既要加大治污力度,及时排查、理顺地区环境现状,保障环境基础设施的持续投入,强化污染物的处理能力,用释放环境容量的务实之举赢得生态的“休养生息”;又要找准升级之策,加快落后产能的淘汰和集约项目的引入,实现区域的“排毒养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面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让“天蓝、地绿、水清”成为美丽中国最亮丽的名片,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大的实惠。
文/储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