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于今人来说,如果真想读书,“金钱”及“时间”的 不是特别严重,反而是另外两个因素限制了我们的阅读,一是电脑强大的检索功能,二是 的名著缩写及论文提要。现在的读书人,不再欣赏“博闻强记”,因为电脑的检索功能实在太强大了。但省略了寻寻觅觅的阅读过程,实在有点可惜。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 )。
A.缺陷 连篇累牍
B.障碍 铺天盖地
C.阻碍 形形色色
D.问题 层出不穷
2.
>机会总会眷顾有所准备的人,当错失良机时,我们往往( )。
A.浑然不觉
B.茫然若失
C.不知所措
D.六神无主
3.
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 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 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 )。
A.失魂落魄 亘古不变
B.手足无措 按部就班
C.萎靡不振 一成不变
D.奄奄一息 千篇一律
4.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_____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
A.披露
B.泄露
C.暴露
D.揭露
5.
问题 没有解决, 变得更严重。
A.如果 那么
B.因为 所以
C.即使 也
D.不但 反而
1.答案: B
解析:
本题属于实词、成语混合辨析题。根据“反而是另外两个因素限制了我们的阅读”一句中的“限制”一词,可知第一个空白处应填一个和“限制”意思接近的词。故“缺陷”和“问题”不合语境,排除A、D两项。“阻碍”一般是动词,“障碍”一般是名词,所以第一个空白处用“障碍”更好。排除C。第二个空白处主要强调名著及论文数量很多,到处都是,“铺天盖地”意思是到处都是,说明数量多、来势猛,符合文意。“连篇累牍”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不符合文意。“层出不穷”指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强调变化一直在进行,不符合文意。故答案为B。
2.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成语辨析填空。
“茫然若失”是指神情迷茫,好像失去了什么东西似的。从“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当错失良机”可知,“我们”在机会来临时没有任何准备,以致失去了机会才感到茫然若失。所以B项“茫然若失”更符合句子的意思。故正确答案选B。
A属于强干扰项,但“浑然不觉”是完全不知道的意思,本题中的“良机”有可能是知道的,但因我们没有准备好而失去。所以不选。
“不知所措”是指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陷入困境时的手足无措。本句中并没有陷入困境的意思,所以不选C。
“六神无主”是形容人心慌意乱,拿不定主意,和B比较缺少了“失去”的意味,所以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B。
3.答案: A
解析: 本题属于成语辨析题。根据文段中“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说明境遇不好,应填“失魂落魄”或“萎靡不振”,前者形容因为某件事物或事情而心神不定、失望;后者形容精神不振,意志消沉,均符合语境。“手足无措”指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文段没有提到慌乱和不知道怎么办的语境,所以“手足无措”不符合文意。“奄奄一息”词义过重。故排除B和D。所以第一个空白处填“失魂落魄”或者“萎靡不振”。“亘古不变”和“一成不变”都有不变化之意,但前者指永远不会改变;后者指一经形成,永不改变,指守旧不变或固守陈法。根据文意。第二个空白处应填“亘古不变”。故答案为A。
4.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实词语境最佳选择。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个人隐私”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为他人公开或知悉的秘密,题干说的是禁止组织和个人有意公开未成年人隐私的这种行为。A项“披露”指有意识地公布、发表,其传播的范围较广,符合文意。
B项为干扰项,“泄露”一般是指秘密等比较机密的事情,不小心由知情的人给透露了出去,泄露个人的秘密,谈不上用法律来禁止。C项“暴露”仅含完全露出之意,D项“揭露”指使不好的事情暴露,C、D项均与“隐私”搭配不当,因此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5.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选择关联词填空的能力。
阅读可知,题干两个分句之间为递进关系,需要填入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选项中只有D项符合要求。A、C项表示假设关系,B项表示因果关系,均不正确。故正确答案为D。